要是你是个乒乓球运动员,拼死拼活打赢一场比赛,那奖金是揣进自己兜里,还是得乖乖上交“公粮”?搁以前,国乒的规矩是大家一起吃大锅饭,奖金也好,代言也罢,多少得跟协会分一杯羹。
可2019年刘国梁当上中国乒协主席后,直接放大招:比赛奖金、商业代言,100%归运动员自己,协会一分不拿。
这政策听起来够豪横吧?孙颖莎、王楚钦这些顶流赚得盆满钵满,可队里也有人连汤都喝不上。更别提还有透明度争议,弄得球迷吵翻天。这改革到底是神来之笔,还是搬石头砸自己脚?咱今天就聊聊这事儿!
要说这改革的来头,还得从国乒的“至暗时刻”讲起。2017年,刘国梁卸了国家队总教练的担子,结果没两年,队伍就蔫了。
2018年日本公开赛,张本智和一个毛头小子愣是把张继科和马龙挑下马,伊藤美诚也跟开了挂似的,连赢中国选手好几场。那场面,真是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,国乒的霸主地位眼瞅着晃了。
球迷急得直跺脚,刘国梁心里估计也憋着一股火。2018年底,他一当上乒协主席,二话不说就推改革,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“钱归个人”。这不就是想用票子砸出士气吗?想法挺实在,可这把火烧下去,有人欢喜有人愁啊。
改革一出,顶流球员立马迎来了春天。看看孙颖莎,小姑娘球打得漂亮,人也长得甜,2023年WTT冠军赛和亚运会拿冠军拿到手软,场外更是吸金王。
兰蔻、耐克、中国移动,哪个不是大牌?还有2024年,她直接成了某高端珠宝品牌的代言人,收入据说早超千万,妥妥的“乒坛顶流”。
再看王楚钦,那更是壕得没边儿。2023年他在微博晒了块15万的劳力士手表,街拍里一身Gucci、Prada,跟时尚博主似的。听说他跟肯德基、宝马签了代言,年入几百万跟玩儿似的。
2023年中国运动员代言收入榜,乒乓球选手头回挤进前十,拿了俩名额。可你再想想,那些没成绩没曝光的普通球员,苦哈哈练发球,收入连顶流的零头都摸不着,这心里能平衡吗?
说白了,改革这把双刃剑,捅出了贫富差距的窟窿。顶流赚得多,那是他们本事大,可队里那些默默无闻的队员呢?没成绩就没代言,奖金全归自己又咋样,手里还是空空如也。更别提还有场外的乱象。
2024年初,樊振东直接撂挑子,退出好几场WTT赛事,咋回事儿?他说WTT强制参赛条款太坑,奖金分配还不透明,高额收入大多被运营方吞了,选手只能分点渣渣。这跟许昕当年说的“赛事奖金全归个人”一对比,差距也太大了吧?
球迷炸锅了,纷纷质疑中国乒协跟WTT到底啥关系。有体育经济学家站出来分析,这政策短期能刺激成绩,可时间一长,队里人心散了,凝聚力还剩多少?哎,钱这东西,真是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”。
咱再看看邻居日本,人家玩得挺“鸡贼”。张本智和、伊藤美诚这些大牌,代言收入随便拿,东京奥运会后张本智和光代言费就翻了几倍。
可赛事奖金呢?得拿出20%交给协会,干啥用?养新人、请教练呗。2020年后,日本青训投入翻倍,小将冒头跟雨后春笋似的,整体实力蹭蹭涨。
中国这边是大牌吃肉,日本那边是体系喝汤,两种路子,谁更聪明还真不好说。我是觉得,日本这招有点“放长线钓大鱼”的意思,可中国要是也学,孙颖莎、王楚钦们愿意吗?
改革带来的争议还不止队里,球迷也掐起来了。王楚钦戴个劳力士、穿个Prada,网上就炸了锅,有人喊:“国乒精神呢?集体主义跑哪去了?”还有人反驳:“人家凭本事赚钱,关你啥事?”
2024年微博上有次民调,52%的人支持收入全归,48%觉得该回归老传统,票数咬得死死的。更有意思的是,樊振东退出WTT那事儿,暴露出透明度的问题,刘国梁当初想用钱激励队伍,可现在钱花出去了,成绩是有了,心却乱了。
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:“有钱能使鬼推磨,可磨盘散了谁来推?”国乒这艘大船,接下来咋开,真是个大问号。
要我说,国乒要不学学日本,拿点奖金出来扶持新人?贫富差距这么刺眼,早晚得出事儿。这改革让国乒更强了吗?成绩摆在那儿,冠军没少拿,可人心散了,冠军也留不住。
刘国梁这把火,烧出了金光闪闪的王牌,也烧出了争议满满的裂痕,你觉得值不值?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